• WAP手机版 RSS订阅
耕有所得

在复仇这件事上,拖延和仓促都是悲剧

时间:2022-04-09 21:16:22   作者:杨景臣   来源:原创   阅读:466  

不管是英国的柯勒律治,还是德国的歌德、施莱格、赫德,都认为导致哈姆莱特复仇悲剧的原因在于哈姻莱特采取行动过于拖延。比如,柯勒律治认为:“哈姆莱特勇敢,对于死无所谓;但是他由于敏感而动摇,因为多思而拖延,在努力下决心的过程中失掉了行动的能力。“歌德说:“一件重大任务被加在一个不能执行它的人的身上了。一种美丽的、纯洁的、高尚的品质,但是缺乏构成英雄的胆识。他辗转反侧,在苦思冥索中失掉了行动。”

诚然,哈姆莱特没有趁新王克劳狄斯祈祷时将他杀死是历来被评论家深感遗憾的地方,哈姆莱特的迟疑、忧郁、孤独导致复仇大计的拖延,最后,在勉强复仇的同时也酿成自己毁灭的悲剧。

在高中语文教材,也有一个中国古老的复仇悲剧,那就是“荆轲刺秦王”。荆轲跟哈姆莱特不同,可谓智勇双全、果断干练。从计谋周全考虑,荆轲需要一个得力助手,但这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但燕太子却嫌荆轲行动拖延,甚至怀疑荆轲后悔答应刺秦这件事,竟说出“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的刻薄话,受此言刺激,荆轲怒而上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如此悲壮的仓促前行已经为复仇失败埋下了伏笔。

果然因为准备仓促,执行计划的环节出了问题,秦武阳明显露馅(“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幸亏荆轲机智应对,才算蒙混过关,如果随从是荆轲物色的人选,大概率不至于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荆轲仅凭自己一人之胆识已然走完了刺秦之95%的程序,只剩临门一脚了。不得不说,荆轲这最后一步,不仅预设准确而且现场“凑趣”(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而当荆轲这个中锋把球踢偏的时候,如果有个边锋跟他默契配合,那么,刺秦任务很可能完美收官而不是功败垂成。可惜没有那个偏锋,而当初荆轲等待的那个人很可能就可以做好这个角色。荆轲的复仇悲剧由自当初行动准备的仓促。

由上述两例看,在复仇这件事上,拖延和仓促都是悲剧。


相关阅读:由三桩誓愿看窦娥的反抗性

该文章所属专题:原创


声明:著作权本站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本文禁止转载,违者必究;但欢迎对此页面转发分享。


耕耘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豫公网安备41072502000067号  豫ICP备13011304号-1